雷速体育8月21日宣 格雷厄姆·斯科特(图右)在2014-2025年担任英超联赛主裁,执法过超百场的VAR赛事。他在《电讯报》的采访阐述了他的VAR裁判生涯。
当一次并不美观的铲球产生时,作为视频助理裁判,你听到主裁和助理裁判们交流意见、权衡判罚的选择,最终向球员出示黄牌。
这时你的工作就开始了,你开始全速回放录像,试图还原“案发现场”:这次冲撞的力度如何?犯规球员是否从远处加速?动作是否失控?是否腾空?单脚还是双脚触击?鞋钉是否亮出?
目前迹象尚不明确。犯规者确实莽撞上抢,但触到了球。一只脚抬得过高,似乎蹭到对方胫骨。属于近距离接触,黄牌警告或许刚够尺度。
但在实时画面中十余名球员围着裁判,争论着“他先碰到的球”,另一方则坚称“这是恶意伤人”。
这时你的心跳加速,余光瞥见“诚信执法记录仪”正在拍摄你的一举一动。你切换到慢放模式:接触点位于踝关节上方(这总是难以辩驳),意味着红牌或许更合适;鞋钉似乎嵌进对方小腿,超慢镜头或静态帧画面显得尤为骇人。
身旁掌握电视转播画面的助理VAR提醒:媒体正聚焦这次接触瞬间。你内心认定应出红牌,但VAR的职责不是替代执法,而是判断现场判罚是否构成明显误判。
应英超俱乐部要求,介入门槛设得极高,且需极力避免频繁让主裁查看回放——每场多次中断比赛是不可接受的。
此时已过一分钟,巨屏上"VAR正在复核"的提示根本安抚不了躁动的人群——他们更想看实时比赛。
虽仍倾向建议主裁回看,但助理VAR认为属于"裁判自主裁决"范畴(即处于判罚灰色地带不宜干涉)。
距铲球发生已近两分钟,屏幕循环播放着相同片段,终裁时刻到来。存疑则不干预——你告知主裁:"确认现场黄牌判罚,复核完成。" 现场顿时嘘声四起,某些球迷用歌声表达对本次裁决的"礼赞"。所有人不解:为何中断两分钟却维持原判?
赛后复盘,裁判管理者们正观看所有视角录像。你立刻从他们铁青困惑的表情中读出了判罚反响。球迷们在赛后要求将你解雇并驱逐,媒体们也总是站在球迷那边。
下周的执裁安排显示你被"轮休":可能被派遣到300英里外担任第四官员,下放英冠联赛或彻底排除在外。
但是这是公平的,裁判必须承担责任,VAR判罚没有想象中的简单。
有人说退役球员比执法超百场的裁判更适合担任VAR,但我认为没人蠢到为了这点薪水也承受这种折磨。